数码身分证因资安问题引争议,政院年初宣布换发政策暂缓,监院日前通过监委高涌诚、王幼玲、叶宜津所提的调查报告,指内政部执行数码身分证政策态度避重就轻、方式不得要领、程序流于形式,未就政院核定的计划“公开透明”原则切实办理,且采购案评选委员刻意排除公务员以外身分等缺失,要求内政部及国发会应检讨改善。
监委表示,国民身分证换发引起重大社会争议已非首次,然而内政部却未能记取教训、重蹈覆辙,令人遗憾,虽然政院在1月21日宣布暂缓换发政策,于专法制定后再依法办理,但已付出互信基础不足等重大社会成本,内政部身为主管机关,难辞其咎。
监委质疑,数码身分证所产生的风险是由人民直接承担,且在人民权利遭受侵害时,只在事后经由民、刑事诉讼处理,欠缺事前及事中风险管理机制,实为规避政府所应承担的责任。
监委进一步指出,内政部于实际执行数码身分证政策的态度避重就轻、方式不得要领、程序流于形式,未就行政院核定数码身分证计划“公开透明”原则切实办理,以致于迟迟无法与社会有效沟通,致使大众疑虑不减反增,因此,内政部应就组织面及作业面的行政责任全盘检讨。
调查意见提到,内政部或国发会对于数码身分证多元使用情境及环节所潜藏的资通安全、个资泄漏及隐私权侵害相关风险,欠缺从使用者角度进行完整评估及说明。监委也忧心,内政部所称个资法及资通安全管理法已有相关规范,但从交通部铁道局在丰原站拟引进人脸辨识技术一事,就足以证明现行机制不足以保障民众隐私权。
对于数码身分证关键规划内容一改再改,监委认为,内政部虽名为“滚动式调整”,实为前期政策评估阶段未臻精准,以致于数码身分证在脱离政策评估阶段,进入政策执行阶段才引发社会争议,无论其原因为何,内政部都有必要详加检讨。
至于采购方面的争议,监委认为,本案虽没有违反政府采购法的明确事证,但经调查发现,内政部在遴选采购评选委员会外聘委员时,将筛选条件设定为“公务人员”,导致建议名单在根本上排除其他身分人员参与评选的机会,显不适当。
另外,监委质疑内政部有部分工项,既不采纳委外规划内容,又不等到厂商交付规划再发包,则究竟为何要委外规划?
监委进一步调查数码身分证的系统开发基础“户役政系统”,发现该系统于2014年2月新版上线服务时发生严重当机,2020年下半年改版时,又陆续发生数次全国性当机,内政部虽说明是“偶有系统不稳定缓慢或异常情形,需进行相关参数调校”,行政院资安处却点出实情为“结构设计不良”,这要人民如何充分给予信赖?
(中时 )
本文由:高速直播飞速直播 提供
关键字: 高速直播飞速直播-nba视频直播飞速-飞速体育无插件